一、学科简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建校之初即创立建设的学科之一, 1990 年获批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 年矿产普查与勘探获批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03 年获批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 年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 年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 年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学科聚焦国家能源重大战略、油气行业领域和经济社会需求,坚持油气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特色,设置了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3 个二级学科方向,在油气保存条件研究、储层构型及剩余油表征、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地震资料偏移成像处理、中深层油-热兼探、地下储库完整性评价等优势方向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有力推动了石油行业科技进步,先后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国家级奖励 5 项,省部级奖励 100 余项,已成为我国油气及能源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
学科团队力量雄厚,形成了以院士、“973”首席专家为引领,以龙江学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核心,以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已建成黑龙江省“头雁”团队、省领军人才梯队、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 9 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学科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已建成国家能源研发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实践教育基地等18 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并与大庆油田、吉林油田、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省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8 个,构建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油气地质勘探为特色、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硕博贯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始终坚持大庆精神育人理念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已累计培养博士生 201 人,硕士生 2153 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0%以上,涌现出了以傅成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目前,学科瞄准国家能源革命重大战略需求,实施“强陆-拓海-壮新”战略,形成了“一科三地四院”办学格局, 加大与“三桶油”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度合作,全力支撑大庆百年油田建设和石油行业科技进步。
二、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严谨学风和一定创新能力,以及扎实的基础科学和地球科学的理论知识,系统掌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相关研究方向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运用先进地球科学理论和地质勘查、探测、钻掘及地质评价的方法和技术解决重要工程技术问题,从事相关领域地质体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 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和思想;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开展系统性、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知识基础, 能在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明显成绩。
(2) 基本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和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具备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或技术研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团结协作,身心健康。
(3) 知识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具备较好的科技写作能力、知识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学术交流沟通能力;具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终身获取知识能力。
三、培养方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 3 个二级学科方向为主体培养方向。
1.矿产普查与勘探(081801)
该培养方向以油气、地热、砂岩型铀矿等资源的勘查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质调查方法、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地球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有效的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该方向具体包括:(1)含油气盆地分析与资源评价;(2)油气地质与勘探;(3)油气田开发地质;(4)特殊类型矿产地质与勘探;(5) 智能油气勘探开发。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081802)
该培养方向以地下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为前提,通过对人工地球物理场的观测、处理和解释,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下目标和过程进行探测和评价。该方向具体包括:(1)地球物理勘探;(2)地球物理测井;(3)油气资源大数据与智能勘探。
3.地质工程(081803)
该培养方向以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为基础,运用地质调查、样品测试分析、物理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和技术,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和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该方向具体包括:(1)非常规油气地质工程;(2)地热资源地质工程;
(3) 地下储库地质工程;(4)环境地质工程。
四、学习年限
1. 硕士研究生标准学习年限为 3 年,最长学习年限为 5 年。
2. 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未能完成课程学习或学位论文的研究生,作结业、肄业或退学处理,不再保留学籍。
3. 具备提前毕业资格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在 2~3 年弹性变化,具体要求见《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研究生学位论文提前答辩暂行规定》。
五、学分设置与要求
1.总学分数
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且不高于 36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 8 学分、学科前沿必修课 2 学分、
学科平台课不低于 10 学分、必修环节 4 学分
2.课程体系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和补修课四部分组成。课程学时数指课堂授课时间,不包括研究生查资料、阅读文献和课后作业等课外自学时间。计算方法是每 16 学时计 1 学分。课程时间安排一般为 1 年。详见附件 1。
六、必修环节
1. 文献综述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 50 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评阅合格后,将考核材料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记载成绩, 记 1 学分。
2. 学术活动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在学期间要求主讲 1次、选听 10 次以上学术报告。
学术活动由导师审查、学院考核,考核通过后,
将考核材料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记载成绩,记 1 学分。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相关领域科技竞赛及学术会议,到生产部门或其他单位学习和实践,带本科生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等。
1.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
由学校统一组织专题讲座或网络学习,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完成专题学习记 1 学分。
2.劳动教育
研究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包括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实践劳动三个部分,结合本学科特点,主要开展科研助手、学科服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实践、勤工助学等领域的劳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记 0.5 学分。
3.美育教育
研究生美育教育的内容包括艺术鉴赏慕课、审美鉴赏专题讲座和美育实践三部分,艺术鉴赏慕课由学校统一组织,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定期开展审美鉴赏专题讲座,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同时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文化艺术节、艺术展演、艺术竞赛、国际文化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由学院秘书和辅导员共同组织考核, 考核合格记 0.5 学分。
七、培养方式
硕士公司产品全过程实行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采用导师负责制,指导小组团队培养相结合,研究生可聘请现场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员工根据需要可采用“三跨”培养模式,自由择时、择地、择专业课学习。
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导师要管教管导,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要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要求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八、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在选题上首先要尽早确立研究方向并准备和熟悉相应的素材。选题过程中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兴趣爱好,要考虑论文可能的创新性,以及要考虑论文完成时间的可行性。原则上鼓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导师的课题,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全面深入了解该方向的前人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结合国内尚欠缺的部分进行论文选题。论文的研究要国民经济有一定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在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前,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据此提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预期目标,确定合理的技术路线,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地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开题论证小组论证及所在院系批准后,提交学院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秘书存档。
3.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地完成《中期检查报告》,并向检查小组汇报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与预期成果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完成论文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研究计划等。
4.论文预答辩
学位论文执行外审前预答辩制度,学校组织外审及学院组织外审的学位论文均在当年 1 月份由学院组织完成预答辩,预答辩通过或按预答辩意见完成修改后的学位论文方可提交外审。
5.论文评审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可申请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一般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按照依据《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颁发相应学科毕业证书。达到本学科学位(授予)标准及其他有关要求,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可依据《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研究生教育与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审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九、科研创新成果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以上级别)发表或录用 1 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2.参加 1 次本学科领域的全国性或国际性高级别学术会议(注:不可与必修环节中规定的学术报告共用),并作口头报告。
3.获得 1 项本学科领域的厅局级及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励(持个人获奖证书, 且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
4.申请 1 项本学科领域的国家发明专利(与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
5.参加 1 次全国性科技学术竞赛或者本学科领域的专业技能大赛并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持个人获奖证书);
学科竞赛目录见附件 2。
以上所有成果的署名bv伟德源自英国始于1946必须是第一单位;其中论文、发明专利等成果必须有导师署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完成人且有导师署名;或导师为第一完成人、研究生本人为第二完成人)。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应提交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原件及有关证明材料,交研究生秘书审查。
本规定自 2021 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归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位点建设委员会。
附件 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附件 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竞赛认定目录